夏柱智副教授新著《亦城亦乡》出版
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22-04-27 18:24
A A A

日前,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夏柱智副教授新著《亦城亦乡: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突围》出版(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2年)。该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的“重新发现中国”系列田野著作的一本,延续丛书对中国农村的关注,该书力图呈现对中国城乡关系的思考。

 

 《亦城亦乡》汇编了过去数年作者田野调查过程中撰写的随笔。一共分为七篇,分别关注了:中国的城市化、小农体系、农民工群体、工业化农村、乡村治理模式、乡村振兴、土地制度改革。关注的主题特别广泛,又紧紧扣住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结构巨变这个主题。

这本书出版的背景是中国乡村在过去20年经历剧烈的社会变迁,城市化成为乡村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,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多百分点,到2020年,七普数据显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近64%,城市化背景下,农业、农村和农民不断“现代化”。延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特征,社会结构变迁亦呈现出“城乡互构”、“亦城亦乡”的特征,处于过渡时期。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特别巨大的国家,这决定了这一过渡时期还要延续较长时间,要有历史耐心。

在城市化进程中,乡村并非完全被动的一方,而是敏锐地抓住现代化变革的机遇,主动突围。在农业方面,该书着重关注了“小农户”。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主体,小农户主导的农业也可以衔接现代农业,农业机械化、水利化和化学化,甚至出现了信息化的特征。农业现代化并不是规模农业的特征。在农村方面,农村人财物虽然不断外流进入城市,乡村依然并没有绝对“空心化”,发达地区的乡村和城市融为一体,欠发达地区乡村也被农民看重,作为城市化的退路。国家资源下乡和有效治理,遏制了农村衰败,增加了农村的吸引力。在农民方面,该书重点关注了农民工群体,农民依靠外出务工不断提高收入、部分获得了进城的资本,加快融入城镇,成为“新市民”。同时能够依靠农业农村获得基本的生计资源,形成半工半耕的生计模式,这比早先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农民的境遇要好得多。

该书还关注了中国乡村的体制特征及其优势。中国“三农”的巨变及取得的成就,和中国特色的“保护型”城乡关系有关,和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关。中国国家和农民的关系完全不同于西方理想的“国家-社会”的二元对立关系,而是呈现出紧密互动的保护关系。国家政权是弱势农民在进入市场中的组织者、保护者。新世纪以来,国家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支持农村,向乡村输入大量资源,助力新农村建设、乡村振兴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的逻辑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、自由化,而是保持稳定,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,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目标。

夏柱智副教授长期从事田野调查,近年来主要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村体制变革,聚焦农民工、小农户和农村“中坚农民”等社会群体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等期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。这次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随笔集《亦城亦乡》,以较为生动的文字和资料记录了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真实历程,不失为另一种风格的学术呈现。

(供稿:李小静)